2021-03-22 來源:華西都市報
馬老近照:與作家李致(左)探討書法。
馬老今年新作之一。
喜歡馬老書法的人有福了!四川省作協、四川省文聯、重慶市文聯、成都詩婢家美術館等單位,將于6月中旬在重慶聯合主辦一場馬識途書法展。在書法展上,省作協還將精心組織一場馬老的書法作品研討會,邀請書法家、作家,參與賞析馬老的文學和藝術創作。
3月18日,省作協黨組書記侯志明向華西都市報、封面新聞記者透露,研討會暫定在書法展開幕當天,“參觀作品以后,大家坐下來一起研討馬老的書法之道?!?/p>
展出作品定量100件
馬老說:“如果身體情況允許,我也想去現場?!?/p>
馬識途1915年生于重慶忠縣。少年負笈出峽,尋求立身救國之道。1938年入黨的馬識途已有83年黨齡。如今已進入107歲高齡,回到家鄉辦書法展,也是馬老的一個心愿。
據成都詩婢家美術館館長趙文溱介紹,此次書法展主題設定為慶祝建黨100周年,展出的書法作品定量為100件。趙文溱目前還在與馬老方面聯手整理一些珍貴的史料和老照片,屆時也有望與公眾見面。馬老說,“如果身體情況允許,我也想去現場?!?/p>
據馬老家人透露,馬老曾于2005年、2014年、2018年三次受邀前往北京舉辦個人書法展,口碑甚高。其中2018年10月那次展覽,當時已進入104歲高齡的馬老還乘坐火車赴京出席。
馬老書法心得:
“書貴有法,于有法中求無法”“書以載道”
在文學成就之外,著名作家馬識途在書法領域的造詣也甚為深厚。馬老自幼主習漢碑、隸書,其隸書造詣尤為有特色:歷經百年老辣蒼勁、獨具魅力,而且還常有獨具匠心的變體,讓人看后不禁為其深厚的書法造詣深深折服。但馬老總是謙虛地說:“迄今為止,我從不敢以書法家自命!”
對于自己所習的書法,馬老有著獨到的感受:“中國的漢字書法,是世界未見、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,有獨特的藝術價值,凡讀漢文的莫不喜寫漢字,以求得美的欣賞,我們當珍惜這件文化瑰寶,發揚光大。人人習書,但想成為書法家,卻非易事。無過人天資者、無鉆研耐力者、心思浮躁者,很難成為書法家。至于欲以書法作敲門磚,求名得利者,更無論矣?!?/p>
在馬老看來,書法可貴之處要有法,書法的妙處在有法無法之間,于有法中求無法。書法創造性是必要的,但也要有章法,“書貴有法”?!氨仨殞W習歷代傳統書法,鍥而不舍,打下堅實基本功,始望有成。不可未學爬便學飛,自以為龍飛鳳舞,其實是鬼畫桃符,決不可取?!?/p>
卓越的書法不僅僅是書寫的藝術,還是思想的體現。馬老的書法凝聚著他自己的人生思索和藝術追求。他一直強調一個觀點:“書以載道。書法是一種藝術,凡藝術都要有所為而為,書法只是載體,要有思想內涵,不是為藝術而藝術。我的書法就是我的思想載體?!?/p>
馬老的很多書法對聯作品,讓作家王蒙很是佩服,“我不懂書法,但馬老的隸書,我認為充滿了活性,他的隸書不像古典,像今典,非常有趣味,他的隸書充滿活力和趣味……我給大家讀上幾句他書寫的對聯:‘人無媚骨何嫌瘦,家有藏書不算窮’。老百姓的話,但極其工整,境界高。這是天言、天人?!€有‘歲月莫從閑筆過,學問須從苦中求’,這是老人言,老年的經典、名言,‘與萬卷詩書為友,留一根脊梁做人’,馬識途先生,我服您了?!?/p>
中國作協主席鐵凝:
看著這些字,仿佛看見了馬老,聽見了馬老的笑聲
2014年5月,“馬識途百歲書法展”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展出。中國作協主席鐵凝,作家王蒙、鄧友梅等,以及馬老在京的親朋好友共100余人出席了展覽開幕式。
在開幕式現場,鐵凝在講話中高度評價馬老的書法藝術成就和書法藝術觀念,“今天,在這個展廳里,從馬老的書法作品中,我們更深切地更生動地認識馬老:熱情、幽默、親切、睿智。馬老的筆墨落在紙上,又是這樣的大氣磅礴,端莊崢嶸。關于書法藝術,他曾說過自己贊成‘無法即法,時為至法’,但更主張‘于有法中求無法耳’。然則有法由遠而近,又無法由近而遠,殊非易事,‘孜孜數十年,仍在門外,不敢以書法家自命,中國書法之難也?!@段話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,也從有法和無法的辯證關系中領悟到文學創作的真諦?!?br/>“馬老是真名士,他不竭的創造力還來自于他的博學和博雅。我本人不懂書法,沒有資格評論馬老的書法,但我喜歡看馬老的字。我看馬老的字,只覺得大氣磅礴,舒朗勁健,筆墨之間有金石聲、松柏意,間或又跳脫甚至調皮,如天真的兒童。正所謂字如其人,看著這些字,我仿佛看見了馬老,聽見了馬老的笑聲,這就是馬老,歷經滄桑而始終保有赤子之心?!辫F凝說。
華西都市報-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
聲明: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更多新聞
上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新聞